一個探頭,一些耦合劑,市中心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易愛姣憑著嫻熟的手法和銳利的目光,總能在常人看來并不清晰的屏幕上找到病癥所在。易愛姣說,超聲醫學科應時刻緊跟國內外前沿發展步伐,勇于創新。在超聲崗位的26年里,她率先開展了多項有實用價值的新技術,造福病患。
前來復查的陳女士幾年前切除甲狀腺右側惡性結節,最近,她察覺左側頸部淋巴結腫大,擔心與之前病情有關,便專門找到易愛姣做增強彩超檢查。
市中心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 易愛姣:我們要通過這種檢測方式在普通彩超的基礎上,進一步來判別淋巴結的性質,看它到底是一個良性的、炎性的或者反應增生的淋巴結,還是一個與右側的甲狀腺結節相關轉移的淋巴結。
在與易愛姣的默契配合下,護士將超聲造影劑注射進陳女士體內。這種試劑能增強紅細胞背向散射,增強腫瘤內的微血流顯像功能,易愛姣則根據不同的增強模式進行病灶的良惡性判斷,從而精準診斷。
市中心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 易愛姣:比如像它這種增強的模式,它是一個基本上與周圍是一個等增強的一個改變,那么,結合它造影的表現,偏向于良性結節的可能性比較大。
診斷性質,對癥下藥。易愛姣每年完成超聲介入手術5000多臺,用一根小小的針,在超聲精準指導下進行腫瘤的活檢、原位的消融滅活,使腫瘤消于無形。
市中心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 易愛姣:引導的方向要清晰,要掌握一個布針范圍,溫度的掌握,時間的掌握,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和多年的積累,引導到那個病灶那里就很難的。好處就是痛苦比較小,沒有疤痕,沒有刀口。
為服務好疑難病人,易愛姣率先在全省地市級醫院中成立博導工作室,定期邀請國內著名專家坐診,并延長科室的服務時間,為普通病人開放午間加班檢查診室。
市中心醫院超聲醫學科醫生 陳玉媛:像我們有些檢查是必須空腹的,我們主任就給我們安排了早班,病人可以早點做完檢查,早點吃上飯。中午,為了遠道而來的病人可以早點拿到結果,早點回去,給我們安排了中班,病人提高了就診的一個體驗和效率。
易愛姣堅持臨床一線與科研相結合,有多篇研究成果在專業核心統計源期刊發表,帶領科室創新小組,以第一身份參與科技發明3項,多項技術處于省內領先地位,并先后獲岳陽市百崗明星、青年文明號號長等榮譽。
市中心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 易愛姣:醫學無止境,要求我們活到老、學到老。在未來的工作中,我們將加強各方面的修為,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診斷,當好臨床醫生的“眼睛”,做好針尖上的藝術,在現代微無創外科手術中發揮更大的作用。
岳陽廣電全媒體記者彭楊 廖湘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