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陽市國資委聚焦“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、創新力、控制力、影響力、抗風險能力”,提升國有企業政治站位,彰顯國有企業責任擔當,認真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,各項改革工作成效明顯。截止5月底,86項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已全面完成。截止2022年4月,全市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、凈資產、營收增長、利潤總額、上交稅費同比分別增長11.96%、28.16%、30.77%、3.5%和49%。
一、責任擔當顯能力。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及湖南省的改革工作部署上來,成立了由市長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,先后6次組織召開全市重點改革工作推進會,明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國資委工作要求,打樁、定位、明責,確保提前完成全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。共完成28家駐岳央企省企“三供一業”分離移交、60家企業49843名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移交,15個社區、895項市政設施、6家教育機構和2家醫療機構社會辦職能分離移交,做到“三供一業”分離移交遺留問題和省國資委交辦任務“雙清零”。
二、“注、剝”兩抓強實力。通過改革整合,優化企業市場資源配置,將不具備競爭優勢、缺乏發展潛力的非主營業務(企業)和低效無效資產進行了清理。“注入”方面,通過處置改制剩余資產、劃轉股權和經營權等方式向平臺公司注入31筆29.7億元資產,有效化解政府性債務57.71億元,轉經營類債務109.39億元,支持企業合規融資255.12億元?!皠冸x”方面,51家企業與原主管部門進行剝離,由市國資委集中統一監管,201家全民所有制企業完成公司制改革,清理“兩非”“兩資”項目39項,整改項目14個,退出項目5個。
三、戰略重組激活力。以“調結構、促改革、轉機制”為原則,編制了《岳陽市國資國企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》,明確國有企業主業主責,優化國有企業產業結構和國有資本運營模式。各市管企業相應制定“十四五”規劃,明確產業板塊、投資方向和實施舉措,突出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建設成效,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。一是以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為突破點,盤活存量,使國有經濟在我市新能源、工程建設、數字經濟、智慧城市、物流產業、園區發展形成了較大的優勢。市城投集團重組文化旅游開發公司,實現核心景區與旅游景點有效串聯;市交投集團與上海城建市政集團合資成立“岳陽城建”,打造集規劃、設計、投資、建設、運營、更新于一體的城市建設運營“全生命周期”管理體系;整合農口資源組建岳陽市農業發展集團,與縣市區在鄉村振興和農業食品產業鏈融合發展方面深耕細作。二是以穩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為抓手。34家市屬混合所有制企業,引入非公資本20多億元,其中33家非公資本占比超過1/3。三是以科技創新為新驅動,塑造發展新優勢。湖南金葉眾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投入近2000萬元科技研發經費,所生產的有機無機復混肥料在省內占有率超過70%,成為省“高新技術企業”,并成功入圍省國資委公司治理示范企業。四是以事改企為契機,形成發展新亮點。市規劃勘探設計院事改企不到一年時間,形成現代企業市場競爭主體,當年向外拓展市場形成營收近8000萬元。
四、“三項”改革活內力。深入學習領會國企改革各項政策規定,積極調查研究、聽取意見、結合實際,通過“初步探索、制度創新、縱深推進”,制定了《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》、《岳陽市市管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辦法(試行)》。同時,以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為抓手,聚焦“戰略規劃、生產運營、風險管控”等能力提升,向“精細化、集約化、標準化”管理轉型,重點推進“人事、勞動和薪酬”三項制度改革,實現新進員工市場化招聘,全員績效考核,“員工能進能出”,挖潛節支“雙向發力”。市公交集團在受到疫情影響下,主營業務減少4300萬,新增防疫支出700萬元,集團兩年累計減虧近4000萬元,職工月平均工資較上年增長412元。
五、政治建設添張力。組織市屬國有企業制定完善了黨委前置研究事項清單,完成企業章程修訂。通過將“黨建入章程”,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,切實加強黨對企業的領導,持續深化“效益國資、責任國資、品質國資、清廉國資”的四大國資創建活動,黨委開展“亮旗幟、亮規矩、亮身份、亮形象”活動,支部按照“五化”要求,實現支部“五化”建設全覆蓋。同時,結合本企業實際,開展有針對性的“黨建+”專項行動,把黨建工作的政治優勢轉變為企業發展的行動強勢,真正使國企黨委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促落實”落地見效。市公交集團四分公司黨支部獲評“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”。(市國資委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