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道法教授
主任醫師/教授/博士生導師 全國知名耳鼻喉頭頸外科專家,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防治頭頸腫瘤及耳鼻咽喉變應性疾病,尤其對鼻咽癌的癌前預防及放、化療后康復、復發與轉移防治、改善生存質量等方面經驗獨到;同時廣泛涉足耳鼻咽喉-頭頸外科專業各個分支領域,在耳鼻咽喉疑難病癥診治方面具有非常豐富的臨床經驗。
鼾癥是由于氣道阻塞、氣息出入受阻而出現以睡眠中出現鼾聲、氣息滯澀不利,甚或呼吸時有停止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疾病。鼾癥包括單純性鼾癥與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。其中又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(OSAHS)最為常見。
田教授認為:鼾癥的發生可由先天稟賦異常,氣道不暢、呼吸不利所致;或因飲食不節、過食肥甘厚味、喜嗜酒酪,痰濕上阻于氣道,壅滯不暢而發;或因外感六淫,感受風溫熱邪,灼津成痰,咽喉腫脹壅塞、氣血痹阻,亦可感受風寒濕之邪,引動痰濕,誘發或加重本??;素體虛弱、病后體虛、勞倦內傷,臟腑功能失調,呼吸不和而致病亦為多見。
痰濕是鼾癥辨治的核心
鼾癥的病理基礎是痰濕,核心病機為痰濁阻塞咽喉,基本治則為化痰開竅。飲食失節、年老體虛、情緒緊張等多種因素均可導致脾胃受損,痰濕聚生,脾為生痰之源,肺為貯痰之器,內生之痰濕上壅于肺,則痰氣互結阻塞咽喉氣道,肺氣不利,從而引發呼吸困難,同時痰濁易蒙蔽清竅,清陽不升,則可見頭部昏蒙、白日嗜睡,而成鼾眠之候。田教授采用中藥+中藥外治法治療鼾癥。田教授面診請按文中預約。
刮一刮,祛濕又消鼾(常規刮痧方案如下,因體質差異,具體方案需面診)
1、開四穴,大椎、大杼、膏肓、神堂
2、督脈、膀胱經
2、重刮后背心肺投影區,心腧穴,肺腧穴
3、前胸心肺投影區,重點:任脈天突穴至巨闕穴,膻中穴
4、上肢內側肺經,重刮中府、云門,尺澤,心包經,肘窩處拍痧
5、鼻子不通+迎香穴、上迎香、印堂穴。
日常按摩,助力消鼾,每天早晚各1次,每個穴位按摩5分鐘,可以按照陰陵泉—豐隆—中脘—天樞的順序來做。
陰陵泉穴
此穴位是脾經的五輸穴里的合穴,善于調節脾臟的功能。脾主運化,利水滲濕,濕生痰,所以陰陵泉也具有很好的強身、祛痰作用。陰陵泉在小腿內側,脛骨內側髁后下方凹陷處。
豐隆穴
此穴位是一個祛痰、止咳的著名穴位,屬于足陽明胃經,是胃經的絡穴,屬于胃經,又聯絡脾經。脾主運化,脾虛則水濕不化,易聚集而成痰,豐隆調胃和脾兩大臟腑,除濕祛痰效果尤為明顯。中醫常用它來治療咳嗽、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玻豐隆很好找,它在小腿外側,外踝尖上8寸。
中脘穴
此養生穴位是腑的會穴,凡是脾胃失調、運化失常導致的各類臟腑相關疾病都可以用中脘治療。肺臟病變的咳嗽、哮喘等以及脾虛引起的痰多等問題,用中脘都有極好的效果。中脘既能宣肺,又能祛痰,是治療打鼾的理想穴位。
天樞穴
天樞屬于胃經,又靠近胃部,所以它調理胃腸、補虛化濕的作用很好,濕生痰,用它與中脘協同作用,能夠增強治療打鼾的功效。
預防與調護
飲食有節,適當控制進食量,少食肥甘厚味,戒除煙酒,加強運動、減輕體質量。起居有常,日間避免過度勞累,臥寐時宜取側臥位或適當抬高床頭。打鼾嚴重或睡眠中有呼吸暫停,一定要到正規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檢查,積極治療鼻咽部疾患。
來源:岳陽市中醫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